把实现工业稳增长作为第一个任务,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科学有序调度各项工作,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是推动政策措施落地二是优化运行监测制度,针对疫情影响、工业用电大幅度波动等明显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每月召开工信系统视频调度会议,精准把握工业经济运行状态趋势。三是服务保障“三张清单”,围绕增速波动较大的骨干企业清单、年投产和开工建设的重点工业项目清单、重点企业反映的问题清单,实行动态调度,“一企一策”推动问题化解。
做好“白名单”企业申报和服务保障工作,及时跟踪了解公司制作经营中的困难问题,并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截至5月底,累计为21家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及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协调解决物流运输等有关问题482个。综合评价提升,依托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提升省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水平,安丘绿色食品加工特色产业集群获得100万元的省财政奖励。在《潍坊民营经济》杂志开设专栏对特色产业集群先进经验进行专题报道,凝聚全市全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共识。
深化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技改提级行动”,编制《2022年潍坊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重点技改项目导向目录》,建立重点技改项目培育库。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市级“技改专项贷”贴息和担保补助管理实施细则》,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工业公司技术改造。截至5月底,共实施工业公司重点技术改造项目592项,本年完成投资189亿元,制造业技改投资提高13.5%。
一是实施梯次培育,建立县、市、省三级联动培育机制已认定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5家。二是注重特色引领,瞄准“十强”产业及产业最新发展趋势,重点培育了绿色食品加工、黄金珠宝、安防用品、健康食品及预制菜、高端铝材、海洋精细化工等6个特色产业。
一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扎实推进水泥粉末产能整合退出,持续推进化肥合成氨产能压减和轮胎行业优化升级,加速氯碱企业节能降耗和耗氯项目建设,全市氯碱企业要改造的电解槽已全部完成,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省铸造行业率先进行铸造产业园区建设,对铸造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中关停转产企业的铸造熔炼设备做逐个核实,争取149户的设备纳入省清单。三是全力发展新兴起的产业。取到省级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和加氢站建设奖励预拨资金825万元。天瑞重工获2021年度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全球首台5米特大型立环磁选机下线T四肢关节磁共振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一是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开展5G“百城万站”深度覆盖和“百企千例”规模应用专项行动,二是加快工业互联网赋能应用。三是加快数据产业培育。积极布局工业大数据中心建设,
一是培育单项冠军企业。加大单项冠军宣传力度,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省委办公厅《今日信息》专版刊发我市经验做法,逐步提升了潍坊单项冠军品牌影响力。二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大力推进优质企业“千百十”梯次培育工程,三是搭建高端培训交流平台。举办“单项冠军企业家梯次培育培训班”“潍坊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水平发展对标学习(珠三角)培训班”。与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一同搭建“专精特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服务平台,构建优质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赋能生态体系。
一是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建立“每日调度、每日会商、每日专报”工作机制,紧盯防疫物资生产、储备、调拨等关键环节,重点围绕治疗药品、防护用品、消杀用品等5个类别,中药饮片及颗粒27种,核算检验测试试剂耗材12种,实行集中保供,并及时支援滨州、上海等地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坚守安全发展底线。开展全市工信系统安全生产督导检查,扎实推进民爆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安全生产驻点督导,开展化工园区内及周边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隐患集中整治,共排查隐患42处,整改19处。组织非危化品化工生产企业组织隐患自查,共排查隐患769项,整改653项。三是提升行业绿色水平。印发《潍坊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循环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制定《潍坊市绿色工厂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四是做好无线电保障。高标准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春节、“两会”等重大节会期间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完成高考等无线次。累计查获、定位“黑广播”2起,完成无线余起,有效维护了空中电波秩序。
服务企业一体化监管平台,通过建立诉求提报、线上流转、问题分包、即时响应机制,对局机关服务企业专员收集的企业问题诉求,细分为自办、转办、协办三类,按问题发起方、问题转办方、问题承办方三类角色,明晰流转机制和工作职责,逐步推动问题梳理调度、分析研判、协同解决。通过日常量化服务专员问题提报数、问题解决率等指标,将服务企业情况纳入对服务专员及所在科室考核,与年度评先树优、干部使用紧密挂钩,激发服务企业专员工作动力。